创新,是以主观意识规范于客观现实的能动意识,并非虚构,是建构在真实生活基础之上的创新。这是摄影艺术的纪实性原则所决定的。军事摄影的创新是对纯自然主义的扬弃,军事摄影所强调的事件的真实性与纯自然主义所追求的"任其自然"是有着质的区别的。军事摄影所强调的事件真实,是指符合事件的客观实际,符合军事原则,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而纯自然主义所倡导的"自然真实"是见什么拍什么;因而,它只是现象的,表面的,片面的,它不能真实地反映被摄对象的本质。
军队作为一个武装集团,军事生活有其自身特点。在新世纪的曙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围绕打赢一场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而展开的科技大练兵活动,以及新时期官兵的日常生活,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有其新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军事摄影工作实践中,更全面地关注当代军人,研究军事摄影的新特点。既要注意内容和表现形式的更新,又要注重对当代军事生活本质的开掘。否则,就容易出现军事摄影作品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一类题材一类格式,十年前与十年后拍摄的照片大致相同,表现战士离不开枪,表现队列一条线,表现生活见笑脸。这些缺乏深度的军事摄影作品,它只注意了部队生活的表象,而忽视了对部队丰富多彩的基层生活的挖掘和揭示。这也就注定了它是没有生命力的作品。
在平凡的军事生活中,只要我们有不断的创新意识,勇于探求,就一定能发现具有反映新世纪军人风貌和军事生活本质的东西,使军事摄影有不断的创新和发展。随着广大军事摄影工作者文化、艺术观念的更新,认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今后的军事摄影,无论是主题的提炼,题材的开掘,表现手法的思变求新都将有较大的发展。因此,在军事摄影工作中,不断加强创新意识,充分调动作者的潜能,充分发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所拍摄的军事摄影作品更具有时代特色,更具有个性特点,更具有美学价值,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军事摄影实践中,作者的创新意识对作品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带有纯自然主义,漫不经心地去纪录一个事件,与怀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用心去调查研究,去发现事件的本质特征,去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加以表现,其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注入作者心血的作品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在采访一些重大事件的时候,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摄影记者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结果是有的人拍摄的照片成了"经典"之作,载入史册;而有的人所拍的照片只能放入影集,自己"欣赏"。问题在哪里?很简单:在创新。有特点,有追求,才能有深度,才能使被摄对象的本质美得到充分展现。不下功夫,不深入生活是拍不到好照片的。 军事摄影与绘画、雕刻以及其它门类的摄影艺术一样,是一门视觉艺术,它本身就包含着艺术创新的内容。军事和非军事的摄影,除了所表现的对象不一样外,对艺术效果的追求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而军事摄影的首要属性仍就是形象性,它同样是形意艺术。所以,军事摄影的艺术形象和个性特色是十分重要的。"形"不达意、或"形"无新意的军事摄影作品终将是昙花一现,不能被社会和历史所认同。然而,在军事摄影实践中,往往比较容易被事件的表象所吸引而进行单纯的纪录,从而忽视对事件的深层挖掘,忽视捕捉它具有个性的特征,忽视用形象语言去丰富被摄对象的艺术形象,照片最终只能是纪录事件或复印事件,而不能成为好的军事摄影作品。
真、善、美隐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主观能动意识是很难抓住的。这是指情节的选择和主题的提炼。记得自卫还击战期间,我军著名军事摄影家武治义,在参战部队胜利凯旋时拍过一幅经典之作《士兵》,画面反映的是一个士兵在休息时,将一朵白花插入他的枪管中的镜头。在拍摄技巧上,作者如果随意用标准镜头或广角镜头来拍摄这个画面的话,就不可能有照片上的艺术效果了。作者拍摄时使用了长焦距镜头,并且,采用了大光圈,这样,不但使人与人之间的前后,左右空间大大压缩,而且,景深很短,前后虚化,主体更加突出,使得画面更加饱满,气氛浓烈。
在实际工作中,军事摄影工作者为了选择最佳的拍摄角度,或登高,或仰卧地下,全然不顾危险和劳累;为了等到一个最佳的动态和表情,往往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为了发现和挖掘最有表现力的情节、细节,他们深入到最基层去采访、去思考,执着地去追求和探索,成功的背后不知付出了作者多少心血和汗水。这是纯自然主义摄影者所无法做到的。强调创新意识,并不是说军事摄影可以搞主题先行,搞主观主义;而应该是有感而发,应该是深入到一线部队去体察、感受、发现,当自己被采访对象激起对"质"和"美"的认识时才按下快门。反映在作品上的应该是实事求是,不能无中生有。我们强调军事摄影的创新意识,还因为它可以避免军事摄影中的纯自然主义倾向,使作者在改造世界观的同时,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变能力,使军事摄影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